写好新时代的“奋进之笔”
——走进山政(上)
编者按:5月30日《大众日报》刊登《写好新时代的“奋进之笔”——走进山政(上)》,现将原文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山东政法学院肇始于1955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的山东省政法干部学校,有着60多年的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底蕴丰厚,是我省唯一一所以法学教育为主的省属本科高校,是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成员单位、“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单位。
60余载,初心不改,以新姿态新作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一路走来,一路耕耘,山政现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及法律硕士、专科和留学生教育;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多学科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成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在省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政法类高校。
学校党代会确定发展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错位竞争、特色发展”思路,实施“特色山政、文化山政、法治山政、智慧山政、开放山政、和谐山政”发展战略,建设全省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学校坚持特色立校,创新发展,以特色提质量促发展厚基础创品牌。
一是创新“德法兼修、全面发展的A型法治人才培养体系”。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学校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创新实践,形成“德法兼修、全面发展的A型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从“德”和“法”两个维度上立体整体构建,其基本要义是既成才,更成人,既夯实“人”的德育内涵,又提高“人”的法育质量,实现德法交融。
二是建设“122”学科专业体系。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突出特色,做强法学学科,统筹法学外学科发展,构建“法学类专业群为核心,经管类专业群和新闻传播类专业群为两翼,信息技术类专业群和外国语言类专业群为基础”的法为核心、分类建设、交叉融合、相互支撑、特色鲜明的“122”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法学专业学科优势突出,在省属高校中首个全部拥有法学学科“三重点”建设项目: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刑法学,省级重点学科经济法学,省级重点实验室证据鉴识实验室,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民商事法律与民生研究中心。学校2011年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校刊《政法论丛》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法学专业是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和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资助项目。在突出法学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强调其他专业与法结合,经济学类专业侧重商法结合,政管类专业强化法政结合,新闻传播类专业突出法治新闻方向,信息技术类专业突出网络安全方向,外国语言类专业突出法律英语方向,非法学专业均具有鲜明的融法特色。
学校现有21个本科专业: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财务管理、国际商务、审计学、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英语、商务英语、日语、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空间安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中法学、监狱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是省级特色专业。
三是第二课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主抓两个品牌工程:“爱生学工” 和“靛青工程”。
“爱生学工”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开展项目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奖励资助体系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建立起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面服务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乐学、勤学、真学、活学”的优良学风。1名学生获评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举办的2019年勤学上进类“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素质教育特色项目“靛青工程”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打造高校学生第二成绩单”创新试点项目。意在通过学生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靛青工程”将素质拓展学分化项目化,年均活动项目500余个,年度参与25000余人次,供学生自由选择,为个性发展和素质拓展提供路径支持。与课堂教学主渠道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强化理想信念,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学生在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得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一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一等奖、全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一等奖、全省大学生电子与信息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等奖项。(待续)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